人生二境
林则徐题灵岩山韩世忠墓:“ 观大海者难为水;悟自心时不见山。”有看过沧海气魄的人很难溶入大海中,人在自省时不受外在因素的左右。人生每时每刻都在面对一种情境,一种生命的包容, 生命是孤独的,生命也是开阔的,这也是我们需要延伸思考的东西。“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”就是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,“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”是更深层次的 探索,而是让人生走入新的融合,契合我们内在的智性。 人生二境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,是生命真相的探求,求一种更广阔的体悟与情怀,需要积极、开放、包容的意境和智慧。 大自然能够抚慰、温暖我们,但终究它是一个概念。我们用老子的话讲: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。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欲以观其妙。 常有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人生的心态决定了我们对事物“妙”与“微”的认知。以开放的方式享受大自然,纯净的 自然会深入我们的内心,能真切觉察它的真相,和内在的联系。大自然是没有限制,没有标签,没有压力的,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偏差,困扰了自己,所谓:“不 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 认知改变我们的世界,改变我们对世界的宽容度与行动。 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.就是透过表象看到了本质.事物如同山上的溪流,无论以什么姿态,或是瀑布,或是涧流,它的目标多很明确,终要归复大海,归复平 静。且在天上,大地,海洋,不同的时空中变化流转着。生命中很多事物或思想都是连续,相互嵌入的,承载着很多意识。当我们真正去发现它的内在,其实也是看 到自我,一切见解都决定于我们的心。 “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”,代表人生的一个阶段,代表我们能成熟地思考生活,已经不再是懵懂的年龄,已经不再被虚假的表象所牵引,能够思考万物与生命的 内在联系,能够去领悟生命的自在和游刃有余。山不再是山,水也不再是水,”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“人类的情感是超于景物,很多诗歌多把人类这一份情感与梦想,如涓涓溪流流淌在生命的大地上,希翼去追求和享受生命创造的甘甜。看山是山, 看水是水,是生活本能的认知,而“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”,是主动认知的过程,更有积极意义。 “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”就是物境的能化,能够坦然面对真实的生活的变化,这是生活的主旨。能心若止水 ,仿佛大海般能能纳百川,深处却很平静。变化生活中认知,积极地把意象生命融入里面,生活会变得有目标。但是往往能够跨越这一境界是很难的。生活中太多的 诱惑,太多的选择,加之内心的浮躁,都在让我们偏离航道,在茫茫的归程中,无助地漂移,迷失。 “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是水",这个世界太喧嚣,太浮躁,一切如雾里看花,很多生活实质被隐藏起来,于是我们内心会有一份难言的困扰,很容易迷失了方向。 迷惑,痛苦与挣扎如影随形,反而加深内外世界的冲突。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,我们其实能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本质,而不是执着本心,这样我们看到的世界 会更开阔,拥有的心灵会跟清新,生命中会具有更多的正能量。 现在生活让我们学会阐释世界活动的多元性,我们能多视角领略事物的整体性,这样我们对于彼此的定位会更准确。精神觉醒的真正来源和最终目标是在心中,学会 抱有健康的认知,来了解世界,照顾我们的真正需要,它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希望与快乐。生命有时像耕耘土地一样,创造性的改变,对于整个生态,心灵,信念都会 有裨益,让生活更怡然面对希望和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