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不健全孩子,父母怎么办
最近几年,我做过许多针对残障孩童家庭、教师和学校的培训,尤其以自闭症孩童群体为主。有一些自己的感想。 下面节选一段我给一位优秀的自闭症孩童母亲回信的部分内容,和大家分享。也欢迎大家有更加具体的问题来共同探讨: 1、 自闭症的孩子,要把它当成正常的孩子,又不能把他完全当成正常的孩子。
区别是在他的自然个性上要把他当成正常的孩子,他有他自身的心理感知和思维认知系统,不论这些和其它人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否一样,对于他自己来说,都是独特的。 如同这个世界上,没有任何两个人在这一点上是完全一样的。 对于大部分的成年人来说,我们自己也可能由于少时的一些经历,部分能量卡在某个阶段,因此在某些测试行为的图表中表现出“异常”。 但其实所谓的“异常”,只不过是针对大部分人群而言,不属于平均范围而已。而对于生命体本身来说,存在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。 这个世界没有一样的人、也没有所谓的“完美”的人!也因此来说,无论每个生命的内在是怎样,都需要尊重。 同时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,都有一种自然的属性,想要绽放最美的自己、从而自然愉悦整个周边的世界。 对于这一点,不会因为孩子的身体或者智力是否残疾而有所影响。这种梦想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动力。不需要别人给与,只要周围的人帮助保护好它就好了! 如果我们没有这一点的信任,就会依赖纯外界的强制性行为训练来教导孩子,而这只能让孩子的情感世界更加封闭。
然而,在社会行为上,他和大多数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状态不太一样,因此我们要更加有耐心地帮助他,比如身体的运动、行为习惯、人际互动的培养,需要付出更加长期的耐心、包容、还有坚持! 这个心理预期,家长必须要做好准备!
2、 协助者的和谐对于孩子是最好的礼物。也是我们自己收到的最好的礼物!
我看到许多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在谈论的过程中,很容易产生不同观点的冲突。似乎有很多都在不断表明自己的观点,否认对方方法的意义。 因此,我看到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理解,却忽略了一个概念:良好的沟通首先要让对方了解到我收到了他的好意、或者是某部分的观点、并且愿意配合考虑,在这种情况下,我有另外的不同的观点也希望对方共同探讨。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流动的有配合性和成长性的互助关系。 如果每个教育孩子的角色在为了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都在说“有我无他”,那么我们这样的出发点,是不是夹杂了太多自我的因素在里面?谁是这场争论的主角呢?看起来是孩子,实际上却是我们自己,因为是我们自己不断地需要被理解! 如果真正是为了孩子,也许我们更加应该停下来想想如何配合彼此?只有能听到彼此的声音、然后相互接受彼此的不同、并且做到良好的配合,这也许是给与孩子最好的礼物!
毕竟,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做到一切,当我们需要别人配合的时候,不能够要求别人完全以自我的模式约束他,而是“求大同、存小异”,如果彼此听不进“小异”,就无法达成“大同”。 同时,理解和接纳,不代表没有改变,不代表没有引导。 理解和接纳只是让我们接受彼此不同个体的前提下,弱化彼此对事件的情绪,因为人在大的情绪中很难客观看待事物,也因此会影响到很多判断和行为决定! 理解和接纳,也不代表接受现在的样子,就可以逃避对未来的努力,而是在接受现状的情况下,少些自责、多些行动、更好地继续向“大同”的目标努力! “大同”让我们有更多的力量,彼此之间也要学会相互体谅和感谢,也因此,每个人得到支持、包容和软化,这才能够带动孩子身边整个大环境的和谐,这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是重大的!
因此,父母们,不仅仅要带着爱心和更多的耐心,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,也要更好地接纳自己当下的力所能及,同时更好地理解和配合周围的支持人群。让整个团体成为一个互助的团体,而这个团体里面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,而不是仅仅针对孩子!
再次地说:能医治彼此身心病痛的,不仅仅是药物本身、也不仅局限于技巧本身,更加需要的是一颗颗真诚的爱心,它才会让药物和技巧更加有效、长久地起到疗愈的作用! 尤其是这样的一群孩子们,他们的存在也许正是为了提醒我们,要记得用纯正的爱心、而不是头脑的设计去控制生命的成长! 祝福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