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好书推荐:世界就是一个游戏,灵魂如何不迷失

朋友约我为《世界就是一个游戏灵魂如何才不迷失?》一书作序,自己的第一个直觉反应就是如何推脱,因为我长期以来都不太愿意做这种事,觉得写序应该去拜托那些位高学厚之人。然而在见到了关于该书的《简介》后,不知怎么却马上有了想说几句话的兴趣。看了全部书稿,更是感觉有必要说点什么,朋友也认可我就说那么几句想要说的话,便有了如下的文字。   书中探讨的是“世界起源”和“人生意义”。古往今来,不知有多少的学院派和非学院派人士为此“仰望星空”、“扪心道德”,以求“终极答案”。在这个“知识经济”时代,芸芸众生大都要为“兜中票子”而操劳,经济学成为了“热门专业”,毕业于经济类专业、之后又长期从事经济领域工作的本书作者,竟然可以沉下心来,历经多年钻研,构成一个宏大的体系,写成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大作,岂能不令人感叹,也再次在耳边响起贺拉斯的诗句:“乡下佬等候在河边,企望着河水流干;而河水流啊、流啊,永远流个不完。”(见:康德的《未来形而上学导论》的“导言”)   关于世界起源问题,该书径直点明,世界的诞生并不需要物质来做原材料。英文的materialism和idealism,在中文翻译为“唯物论”及“唯心论”。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,对它们的翻译一直或多或少有点心存疑问,为何没有将materialism翻译成“材质论”、“材料论”抑或是其他类似的表述呢?我们知道,material是对应着有形的物质,而matter则是对于种种具体物质或材质的一个共性的概括。idealism有时也翻译成“观念论”,至于“理念论”,今天大多用来专指柏拉图的学说了。在如今“标准”的“唯物论”和“唯心论”的表述中,有了“唯”字,语气得以很大的加强,突显出强烈的对立,依稀也铭刻着战斗性的时代或时代的战斗性。   作者在书中声称:“世界不是实在的,而是虚拟的。”因为之前曾经专门进行过cyberspace(赛博空间)和virtualreality(虚拟现实)两个概念的一点辨析,作者的看法立即就吸引了我的眼球。我们在《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》一书中进行了一番辨析后写道:“虚拟现实可能导致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境:真实实在与虚拟实在之间的界限模糊化,不依赖于原型的虚拟现实成为一种自我指涉实体,虚拟现实成为一种超真实存在;本来用以再现真正实在的虚拟现实变得比真实实在还真实,词与物、能指与所指的再现关系不再有效。”现在看来,这里也有了几分“道之为物,唯恍唯惚”、“有物混成”的境界了。   与何祚庥先生在国家社科基金当评委的共事期间,他曾向我提了一个问题,大意是,为什么采用“实在”的提法,而不直接采用“物质”的提法呢?我谈了自己一点不成熟的理解:如果采用“物质”概念,是走向“唯物一元论”,没有留下其他路径;而如果采用“实在”的表述,正如英文real(reality)在文学中大多翻译成“现实”(现实性)而在哲学中翻译成“实在”(实在性)所体现的,“现实”或“实在”背后是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路径的,“实在”可以是“客观实在”,会走向“物质论”;“现实”,有些“现象”、“表象”的意味,并不保证走向“物质论”,也可以走向“非物质的存在”。   在朋友发来的“作者简介”中写道:“作者曾看过朱清时老师的《物理学步入禅境:缘起性空》、《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??科学和佛学的宇宙本体》演讲视频,深受启发。”记得当年朱清时先生发表上述两文的观点时,曾经在网上引起了一定的争鸣。眼下通过“中国知网”查询也表明,朱先生语惊四座的观点,主要是在网上进行的,极少进入到种种正式学术期刊中,也就谈不上在学术期刊上的争鸣了。这不能不说是某种遗憾。   在我看来,纵然把朱先生的观点以及本书作者的观点都归入到“理念论”(“观念论、“唯心论”)的范畴,那么,“物质论”(唯物论)是否也应该有所反应才是?“物质论”与“理念论”的对立和争鸣将长期存在,失去了争鸣“对象”,两种论点都将丧失其存在的前提;纵然要探索“克服对立”、实现“新的综合”的“第三条路线”,也难以避开这两者的关系。《世界就是一个游戏灵魂如何才不迷失?》一书,恰恰可以引起我们的再度思考和争鸣,这也是我认为本书值得而且应该出版、并希望它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原因。


Featured Posts
Check back soon
Once posts are published, you’ll see them here.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No tags yet.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