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看透生死
人生一百年,一百年后,不管是今天才出生的,还是已经在社会上生活的,基本上就都过去了。和你这个具体的个人有联系的人,以及所有的恩恩怨怨,包括爱情,也都灰飞烟灭了。这是可以看透的,为什么还会迷茫呢? 是生之迷茫,是对心愿与实现的距离的迷茫,是得失之间心有不甘的迷茫啊。 能否摆脱,得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一个春种而秋天获得了丰收的农民,一位因儿子考上好大学而高兴的母亲,一位领取了退休金含饴弄孙的老人,一对实现了在一起心愿的情侣,他们正处在幸福之中,心愿一旦实现,幸福就来了,没那么复杂。 而有些人,靠这个还不够。他有另外的心事,这种心事,会让他迷茫,会给人带来痛苦。巴金老人,希望人人都生活都好,结果发现有种种原因让人生活得不好,得不到解答。有人在他垂暮之际问他人生的体会,他只说了两个字:“痛苦”。巴金著作等身,许多人都会羡慕他。为什么他会痛苦呢,看看他晚年的《随想录》就知道了。那是心愿与实现之间距离导致的迷茫而产生的痛苦。他生活得太认真了。 我的想法是,人类所有的精神文明成果,都是伴随迷茫和痛苦的。巴金如果不再思考,他就不是巴金了。 但不是人人都是巴金,不是人人都会这样苛求自己。 当人生在途时,消除迷茫与痛苦,我不认为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解决好的问题。但人是分阶段的,今天感到很在乎很痛苦的事,过了这个阶段,也许就不在意了。 我个人能体会到的最大的愉快是:自在。但这种自在是短暂的,很快又会有新的烦恼、新的问题接踵而至。 我个人能给出的建议是:不要在那些人为什么会死,死了以后会以什么方式存在之类的问题纠缠,除非你是作为一个哲学问题在研究,作为一个哲学问题研究,是爱好,作为对自己的追问,那是折磨。 既然人之生死,不由自己决定,既然一百年后,这个躯体包括一切恩恩怨怨都会消失,既然已经生活在这个世上,有点目标、有点心愿,就去努力实现他。努力了,就没辜负自己,实现了或者说实现了一部分,就是一种释放,就能享受到那份自在。如果不这样,又能怎么样呢?